最近幫朋友評估她的孩子,順便跟大家介紹一下前語言期的語音發展:
前語言期(Prelinguistic Period)
有人也稱為「語言前期」,主要的意思是兒童在正式使用第一個真正詞彙之前的發展,就稱為前語言期。不過,語言前期也是有它的發展階段,但這些階段常常彼此都會重疊。 前語言期的發聲可以根據它們的功能分成兩類:反射發聲(reflexive vocalizations),像是哭泣、咳嗽這類生理狀態的自動反射;非反射發聲(nonreflexive vocalization),像是咕咕聲、自主性的咕嚕聲(grunt)、牙牙語(babbling),這時候的聲音我們可以發現已經包含了說話的語音特徵在其中。
下面的影片是我侄子,這時他三個多月,其實已經慢慢從咕咕語要過渡到發出笑聲的階段。那⋯⋯什麼叫做咕咕語(cooing)?這階段的小孩已經可以發出一些穩定的聲音,但這些聲音聽起來像是在口腔後端的韻母與軟顎音發出的,所以才稱為咕咕語(很類似「咕~~」的聲音)。當你們注意聽小寶寶的聲音時,還可以仔細聽看看是不是有音調的起伏,這些都是小寶寶在準備發出我們語音前正在努力練習的行為喔!所以當您的小寶寶正在使用這些聲音時,記得給他們愉悅的環境跟微笑,讓他們更加地喜歡發出聲音吧!